头部
ico
ico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镇街动态
分享到:
应急先锋⑪ | 廖书铭:奔跑在防汛一线的全能战士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25-08-25 来源: 本网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在防汛救灾的战场上,他是精准传递信息的“通讯兵”;在险情突发的第一线,他是冲锋陷阵的“战斗员”;在应急宣传的阵地中,他是传递安全的“生力军”。从迎战台风“苏拉”到防御“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大朗分局三防工作者廖书铭的身影始终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专业与行动守护着大朗镇的平安。

  1.png

  三防“通讯兵”——争分夺秒的“信息尖兵”

  “三防工作,就是与灾害抢时间。”廖书铭的电脑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镇12个重点部位的监测数据。作为大朗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尖兵”,他的每一秒都在与风雨赛跑。

  2.png

  “防汛、防风、防旱,任何一条信息误差都可能关乎生死。”这位气象专业出身的应急人,深知自己肩上的重量。每逢汛期、节假日等重要时段,他的工作台就是战场——收发文、传指令、盯数据,上至应急、气象、水文等市级部门,下至28个村(社区)和三防责任人,确保每一条预警精准直达。此外,他还主动到市局跟班学习,优化设计三防日报、快报,累计制作50余份,不仅提升了团队整体工作效率,还为镇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8月2日至6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东莞。大朗镇党委、镇政府迅速部署,各级部门、党员干部、救援力量、市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共同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实防线。而在这背后,是靠无数像廖书铭这样的一线应急人默默奉献——彼时,他刚结束周六“下村灭蚊”任务,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镇指挥中心,连续48小时“钉”在案前作战。屏幕的蓝光映在他疲惫的脸上,指尖却从未停歇:“水位超警戒线了,马上通知沙步村做好人员转移!请“三人小组”立即行动,落实积水强排和交通管控,请消防、武装等部门派抢险力量前往一线救援!”因部门联动及时,强降雨期间,全镇累计成功转移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284名,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一线“战队员”——逆水而行的硬核担当

  “在防汛战场上,从通信保障到冲锋抢险,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自加入应急管理部门以来,廖书铭时刻为角色转换准备着。2023年初,“大朗应急先锋队”成立,他主动请缨,扛起现场处置与信息通讯的双重职责。同年7月,他郑重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承诺“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

  3.png

  这份承诺在2023年9月的台风防御战中迎来考验。受台风“苏拉”“海葵”叠加影响,大朗镇遭遇特大暴雨,局部雨量突破300毫米。9月7日22时,镇指挥部研判杨涌村内涝风险骤增,廖书铭火速赶赴现场协助建立临时指挥部并保障通信畅通。23时44分,险情警报拉响,他抓起救生衣便冲向一线——在齐腰深的湍流中,他与队友挽臂筑起防汛沙墙;在持续上涨的水位前,他挨户拍门催促撤离;面对执意留守的群众,他蹚着浊流反复劝说,甚至弯腰背起老人转移。

  整整一夜,汗水与泥水浸透制服,双腿如灌铅般沉重,但他的身影始终挺立在最前线。当晨曦微露,指挥部传来“险情可控,人员零伤亡”的战报时,廖书铭抹去脸上的泥渍,沙哑着说:“群众平安,再熬几夜也值!”这一晚,“大朗应急先锋队”成功转移近百名受困群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守护生命的堤坝。

  宣传“生力军”——用行动传递应急力量

  “预防为主,宣传先行。”在三防岗位奋战多年的廖书铭深知,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道防线。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应急要点——灾害预警信号识别、救援工具操作规范、伤员转运技巧……重点处用红笔圈画,反复琢磨。“只有自己学透了,才能讲得明白。”从防汛科普视频录制,到安全生产月互动挑战、安全宣传咨询日讲解,他始终活跃在宣教一线。

  4.png

  “小青年、大成长,敢担当、肯奋斗,服务大朗,应急当前!”廖书铭紧握拳头,声音铿锵有力,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这不仅是作为青年文明号代表的庄严承诺,更是他扎根应急一线、冲锋在前的真实写照。

  2025年5月,大朗镇举办第三届“荔香青年说”演讲比赛。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次个人展示,更是应急青年群体的形象展示——那些暴雨中疏通管网的坚守、酷暑里走街串巷的宣讲、深夜接听求助电话的专注,都值得被看见。决赛现场,身着蓝色队服的他以真挚故事打动全场,最终斩获一等奖。灯光下,奖状与队徽交相辉映,映照出应急人的赤诚与担当。

  从“通讯兵”到“战斗员”再到“生力军”,廖书铭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应急人的责任与担当。他的身影穿梭在风雨中,他的声音传递在险情里,他的足迹印刻在群众心间。无论是深夜紧盯监测数据的坚守,还是洪流中背起群众的果敢,亦是科普宣讲时的耐心细致,都彰显了一名应急青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信念。

  来源:大朗应急管理分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东莞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东莞市应急管理局 地址:东莞市东城八一路1号机关二号大院  联系电话:0769-22229800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3941   网站标识码:4419000020  ICP证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