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阵阵的电话铃声打破夜晚的寂静——又有紧急任务要处理。对饶锋而言,这已是九年来再熟悉不过的“冲锋号”。
从人力资源专业“跨界”到应急管理,从基层办事员成长为东莞市应急管理局松山湖分局执法监察办副主任,三千多个日夜的坚守,他的足迹遍布松山湖的每一处角落,成为企业车间里的“安全眼”、社区网格中的“排雷手”。
从“小白”到“专家”:小小笔记本背后的硬功夫 2016年,初入应急管理领域的饶锋,是个大家眼中的“小白”。站在危险化学品仓库里,连“防爆等级”“储存限值”都分不清。“当时真是懵,那些瓶瓶罐罐里装的是什么,哪些会爆炸,哪些会中毒,完全没概念。”饶锋笑着回忆初入应急管理行业的情景。 为补上专业短板,他口袋里永远揣着一本笔记本:专家讲解时逐字手抄,车间检查时手绘设备草图,甚至把《建筑行业安全规范》《危化品储存标准》翻成了“卷边书”。“手抄不是机械记录,而是逼自己思考——这条规范背后藏着什么风险?”九年积累,他练就了“火眼金睛”,一眼能辨设备隐患,张口能列法规条文,但饶锋却觉得这些都是一个应急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安全没有‘毕业证’,每天都是新考场。” 从对立面到共同体:刚柔并济的“执法哲学” 作为东莞科创高地,松山湖企业众多,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重大。面对星罗棋布的企业矩阵,饶锋从实战经验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刚柔并济。“刚柔之间是责任——对生命负责,没有灰色地带。”他说。 有一次,饶锋在一家电池企业遭遇强烈抵触,该企业是大学生创业企业。面对数十万元的防爆改造费用,年轻的创业者既无力承担又充满误解,甚至视执法人员为“挑事者”。但饶锋始终保持足够的耐心,携专家连续8次主动上门,从案例分析到成本测算,最终帮企业用最低预算完成防爆改造。 时间久了,不少企业安全员成了饶锋的“编外安全员”。哪家车间设备有异响,哪个仓库堆放不合规,总会安全员会主动向他报备。饶锋笑着表示:“罚款单救不了人命,信任才能织密安全网。” 从“专业岗”到“多面手”:下沉一线“新战场” 2024年,松山湖应急管理分局与基层党委创新联动机制,饶锋有了新的工作身份——北部片区安全组组长,他的战场从企业车间延伸到社区楼栋、商铺市场,安全监管工作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风险与挑战。 春节前暗访小商铺私售烟花爆竹,大型商场消防演练现场指导……下沉后的工作虽繁杂琐碎,却更贴近民生实际,让饶锋对“安全无小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过去只盯工贸企业,现在连菜市场电线老化这样的事我也放心不下。”他说道。 正是依靠饶锋与一众同事的尽职尽责,不断完善着“专业力量+基层网络”的联动模式,让安全监管从“单点执法” 变为“全域覆盖”,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期间,松山湖应急管理分局与北部片区党委及辖区企业建立起实时互动的信息网络,企业发现异常可第一时间上报,片区网格员排查到的隐患能快速流转至专业部门,突发事件的处置指令从发出到落地的时间大幅缩短。 火光中坚守:拔掉隐患“杂草”的人 “应急管理工作像种庄稼,今天不除草,明天就荒芜。”这句话背后,是饶锋连续36个小时排查后的满眼血丝,是在事故现场安抚家属的哽咽,是被无数企业抱怨“多管闲事”。有人问:“值得吗?”他指着松山湖万家灯火:“你看,这里每一盏亮着的灯,都是答案。”
来源:东莞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