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应急管理局网站

东莞市应急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东莞市应急管理局
2023-01-29
东莞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2年,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省系列部署和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求,全面依法履行应急管理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法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我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直播,组织专题学习活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将理论转化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动力支撑。二是强化学习宣贯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局党委会、各党支部、党小组会开展专题学习。三是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学法工作,2022年分别组织召开了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班、法治专题培训班,开展全市应急管理系统领导干部、执法骨干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要求。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积极推进依托“学习强国”APP、“东莞市干部培训”APP以及“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等移动端、网络云课堂的方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与相关专题学习。有效深化领导干部对相关法律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着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业务能力。

  (二)全面完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认真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人切实担负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发挥党委在推进本部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体系,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强化学法用法、宣传普法、依法执法等各项措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确保全市应急管理重点工作落实。

  (三)强化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完善。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严格履行规范性文件管理程序,全面落实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备案审查以及“三统一”管理等要求,实行规范性文件项目事前、事中双重申报机制,避免失管漏管。建立健全公平审查工作机制,做好相关政策文件的清理审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解读工作机制,将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等重要政策纳入解读范围。出台《东莞市应急管理局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试行)》,明确行政处罚裁量情节,细化了对应裁量幅度,规范了审核程序和形式等相关要求,为执法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处罚提供了统一尺度,有效约束行政处罚裁量权,为执法人员依法履职提供了有效指引。二是严格执行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和《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学习宣传贯彻,严格执行《东莞市应急管理局重大行政决策管理规定(试行)》,凡是我局做出的重大行政决策,都要经过调研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并且公开发布等流程。三是开展违法执法和乱罚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我局制定印发了《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开展违法执法和乱罚款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东应急〔2022〕115号),进一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为抓手,着力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发挥法治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四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广安装使用广东省移动执法系统,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统一实施线上执法的新模式,使执法行为在阳光下运行。持续做好在规定时限内公示行政处罚及双随机抽查等信息的工作。严格遵循执法程序统一执法文书,明确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和要求,确保执法全过程文字记录完整,执法文书规范,案卷完整齐全。严格执行法制审核制度和行政执法案件审理制度。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从执法主体、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规范等方面加强内部监督,减少纰漏。                      

  (四)用数字化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改革。我局加强信息化运用,广泛应用执法信息化系统完善机制,开发专职安全员巡查APP系统,全面推行“一线三排”工作机制,建立企业基本信息库,推广茶山镇“1+4+4”的巡查管理模式,构建运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试点推行企业端主要负责人APP系统,使各项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措施能够把准命门,做到有的放矢。

  (五)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业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合“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工作,提升行政许可网上办理深度,优化许可服务,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考试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效联接学员、培训机构和考核机关,打造从安全培训报名到发证的全流程、全链条安全生产培训考试服务体系,提供报名培训、准考证打印、成绩查询、证书查询、证件信息变更、补办、自助打证等一站式线上服务。

  (六)全力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我局严格依法落实复议答复和行政应诉责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关于落实〈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的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率。认真执行《关于落实〈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的工作实施方案》,全年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按时答复率100%,举证答辩率100%,诉讼案件依法出庭应诉率100%。

  (七)用法治思维积极推进应急管理重点工作。一是强化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制定市安委会“78条”,印发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镇(街道、园区)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安全生产重点职责工作清单,并组织市各有关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权责清单编制及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党政领导、属地、行业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压实网格化管控责任,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编制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堵塞安全监管盲区死角,重点明确了再生资源回收站、密室逃脱类场所、限额以下工程、分租式厂房、工贸企业使用燃气、涉有限空间作业等方面的监管分工。狠抓督查督办,针对重点时间节点,共组织开展了6轮全市性安全生产综合督导,并对生产安全事故、重点工作事项实施挂牌督办,发出督办函、提醒函、建议函23份。二是强化安全生产排查整治。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部署了40项安全生产硬任务,共检查企业单位37166家,发现整改问题29033项,组织约谈警示1663次。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聚焦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省安委会“65条”以及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运营、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工贸、消防、城镇燃气等7个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平安企业创建三年行动,聚焦组织机构创建、内部治安防控、劳资纠纷处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等11个重点事项,力争在2024年实现全市平安企业达10000家以上的目标。统筹推进镇村工业园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各镇街(园区)按照“一园一档”“一企一档”开展全覆盖排查整治,并全面宣贯省安委办制定的“园8条”措施;组织市消防、住建、城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分别开展镇村工业园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危险化学品和工贸企业安全等专项整治,并对整治进展实行“每日一报”。推进“小切口、大变化”整治攻坚,针对22个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治理,并开展了城镇燃气用气安全“百日攻坚”、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百日清零”、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整治百日行动、房屋建筑连廊雨棚围墙安全治理、消防安全“扫雷”等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执法,重点开展了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专项执法、“散乱差”企业专项执法、分租式厂房专项执法等执法行动。2022年监督检查各类企业36575家次,发现隐患33630项,立案查处55963宗。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检查(巡查)全覆盖。市、镇街(园区)、村(居)三级全覆盖开展检查巡查,截至目前,各级党政领导共带队督查检查32781次,对151439家企业落实监管并建立工作台账。规范镇街(园区)专职安全员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定人定责定岗”工作机制,并全面使用安全巡查APP系统开展巡查。强化应急指挥救援体系。抓好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修订市级应急专项预案30个、镇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9个。加强“全灾种”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市一级组建了17支专业应急救援大队,细分为48支队伍,共3889人;镇一级组建了241支队伍,共11459人。积极探索最末端应急力量调度机制,将网格员、专职安全员、辅警等基层队伍纳入应急救援联动调派体系。六是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全市行政村(社区)应急值守系统建设全覆盖,实现了应急指挥市、镇、村(社区)三级贯通。用好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干预17家重大危险源企业设备报警228次。用好“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车辆智能监控融合平台,对危运车辆发出报警提示5558次。推动全市50家粉尘涉爆企业先行试点监测预警联网信息化系统。

  (八)积极推进普法宣传工作。利用市镇中心区、交通主干道、镇村工业园和城中村集聚区的80个户外LED屏,以及地铁、3100辆公交电子屏等媒介播放安全生产宣传片、警示片,覆盖近300万人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快手、南方号进行宣传推广,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突破300万,快手号、视频号总阅读量突破1.7亿,2022年以来共开展5期“安全生产云培训课堂”累计通过考核人数161万。在东莞日报开设《应急365专版》,报道全市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情况,采取警示教育、知识科普等方式,加强大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了解。加强与东莞电视台联动宣传,围绕安全生产发布相关新闻报道、网络推文、短视频等1300余篇(次),联合推出《安全大莞家》电视专栏,通过聚焦东莞新近发生的、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普遍性的安全生产典型案例来以案说法、以案说防,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栏目还以短视频的方式全网同步传播,现累计已推出73期。在东莞电台开设“应急广播”,全年365天广播安全生产提醒。紧密结合不同季节、不同行业的特点特性,策划制作《安全生产小剧场》、《主播说安全》等系列安全知识普及片,有的放矢开展针对性宣传,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大力营造全社会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问题

  回顾过去一年,我局在推动法治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对法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法律法规政策动态变化,法律知识跟进学习仍有差距。二是执法人员队伍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对有关法律制度的理解不够准确执法水平存在差异。三是普法宣传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普法宣传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建设,以法治方式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为东莞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重点加强“新法”学习宣贯。二是持续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抓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及法治学习活动。三是推进应急管理普法宣传工作。积极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职责,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各项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深化普法宣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