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工作动态
分享到:
防御本轮强降水,东莞出动超16万人次,转移人员超1.5万人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25-08-11 来源: 本网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受低涡和西南季风影响,8月2日—6日,我市连日出现强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小时雨强、强降水中心重叠”的特点,最大日雨量为樟木头的449.7毫米。全市共出动人员167133人次,检查各类场所22270处次,发现并整改隐患942处,转移危险区域人员15212人。

  最大日雨量为樟木头449.7毫米

  本轮强降水持续时间长。8月2日至8月6日,我市连日出现暴雨。其中,8月2日有大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8月3日有大雨到暴雨,8月4日有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8月5日有大雨到暴雨,8月6日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强降水时段主要出现在8月4日上午到中午、8月5日凌晨到早上和8月6日上午。

  本轮强降水累积雨量大。8月2日8时至8月6日14时,全市平均面雨量达302.1毫米,共28个镇街雨量超300毫米,其中13个超400毫米、5个超500毫米,最大累积雨量为樟木头578.3毫米,其次为常平530.8毫米。最大日雨量为樟木头的449.7毫米(8月4日8时至5日8时),在我市日雨量历史排名第二位。

  本轮强降水小时雨强。此次过程共有6个镇街出现时雨强达100毫米以上的极端强降水,最大1小时滑动雨量为黄江的127.8毫米,其次为石排的110.3毫米、常平的109.1毫米。

  降水中心重叠。8月4日上午到中午和8月5日凌晨到早上两轮强降水中心均出现在樟木头、黄江、大朗、谢岗、常平、清溪和大岭山。

  受持续降雨影响,石马河流域发生洪水,干流沿线3个站点水位均超过警戒,各站洪峰水位超警戒大于2米,本次石马河流域洪水呈现“下游洪涝重、退水时间短”等特点。目前,石马河水势总体平稳,东引运河、寒溪河水位同步回落。东江干流控制水文站博罗(二)站于8月5日23时达到洪峰流量 6560m³/s,相应水位7.34米,目前正缓慢回落,东江石龙樊屋站于8月5日23时30分出现最高水位5.04米(警戒水位5.30米)。当前东莞段水位总体开始下降,但预计仍将维持高水位较长时间,部分涨潮时段水位可能出现小幅反弹。此外,全市56宗水库超汛限水位,其中8宗为中型水库。

  此次强降雨共导致出现积水点100个,因灾受损房屋41栋。另外,谢岗镇排水渠护岸发生滑塌,未导致人员伤亡。

  东莞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连日来,面对持续暴雨的侵袭,东莞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全市累计派出工作组5695组次,出动人员167133人次,检查各类场所22270处次,发现并整改隐患942处,转移危险区域人员15212人。落实关停措施,其中建筑工地停工合计170个、A级景区13个、停课140所。同时,及时派出“三人小组”开展防御工作,累计出动2057组、6569人次。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市领导及时部署并赴一线督导防汛工作。市三防指挥部快速响应汛情,8月5日2时30分启动防暴雨应急响应,随后于8月5日2时45分、3时分别提升为防汛Ⅳ级应急响应、防汛Ⅲ级应急响应,8月6日21时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高效激活全市应急指挥体系,统筹部署“巡查-处置-预警”三位一体防控网络。同时,组织15个成员单位联合值守,通过预警“叫应”和视频调度督促基层落实防御措施。市三防办印发《三防任务书》、防御通知、部门防御“工作包”、预警短信等,全面开展危旧老房及地质灾害风险排查,落实人员转移安置,压实各级防御责任。

  市气象局发布雷雨大风、暴雨等各类预警共17次,叫应镇街92次,暴雨红色预警时启动1小时1次加密预报;发布《重大气象信息快报》1期,向约2.5万决策用户发决策短信约110万条,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市水务局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在建工程度汛管理,落实“三人小组”机制;调度多个水闸和水库,派出4个督导组赴各片区督导重点区域。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出动环卫人员数万人次,驻守易涝点1489人次、清理易涝点、下水口堵塞物4538处,修剪加固树木1106棵,清理倒伏树木53棵,巡查户外广告设施1718处、临时断电城市照明设施102处。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巡查物业住宅小区664个,农村削坡建房点213处,在建工地170个;巡查涉及群众安全的低洼地带78处,涉及房屋1257间,转移人员654人。

  市交通局发布气象预警、警示信息13764条,巡查管养道路1832.449公里,桥梁2195座次,隧道61座次,暂停高空作业点40个次,督促在建交通项目29个全部停工。停运客车9台次、公交路线3条(大部分公交线路已恢复营运),关停客运站1家,停航渡船8艘,停航渡口4家。

  市自然资源局出动1596人次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转移地质灾害区域人员1092人。

  市轨道交通局督促轨道参建单位落实防御措施,派工作组检查防汛工作,及时封堵各出入口等洞口,对低洼地带积水及时抽排;开展各出入口巡查,持续对地铁2号线沿线周边水位进行监测。

  市农业农村局向农户转发预警信息,发布防汛措施,督促重点镇街落实防御,转移农田工具房临时驻留人员864人。

  东莞海事局出动海巡船艇14艘次,纠正碍航锚泊、不安全锚泊等隐患39项,同时加强重点桥梁、重点航段电子巡航及视频盯防,发现并处置船舶走锚17艘次。

  市应急管理局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实时会商,及时掌握降雨趋势,视频调度全市重点镇街,督促落实防御工作;调派4台大排量排水车前往有关镇街支援抢险;全面开放591处应急避难场所。

  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出动警力6703人次,全力做好路面管控,会同相关部门值守易涝点等,疏导管控交通。

  市消防救援支队接报强降雨相关警情176起,出动指战员931人次,出动消防车190车次,出动舟艇72次,转移疏散群众211人,营救被困群众22人。

  各镇街(园区)迅速行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全面落实防御措施,党员干部与群众携手并肩、众志成城开展抢险救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护美好家园。暴雨中,各镇街(园区)全力投入防汛抢险,有序开展群众转移、排水防涝、交通疏导等工作;雨停的间隙,各镇街(园区)迅速启动灾后恢复应急预案,及时开展清淤工作,确保受灾地方安全、畅通、整洁。

来源:知东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东莞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东莞市应急管理局 地址:东莞市东城八一路1号机关二号大院  联系电话:0769-22229800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3941   网站标识码:4419000020  ICP证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