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片新闻
分享到:
东莞市全力以赴提升安全生产执法质量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25-09-03 来源: 本网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东莞市应急管理局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执法,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大力推行“执法+专家+服务”的执法工作模式,对涉重大事故隐患等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典型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执法质量提升,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关系,实现安全和发展的动态平衡,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争当精准执法“排头兵

  精准开展重点执法检查。在省执法系统内建立了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金属冶炼、危险化学品、主要负责人履职、动火作业等10项重点检查安排,围绕重大事故隐患规范具体检查事项,督促指导各镇街(园区)应急管理分局(以下简称分局)聚焦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典型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执法,切实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一阵风”、走过场等执法“宽松软虚”现象。

微信图片_2025-09-03_153605_290.png

  组织开展跨区域交叉执法。印发《东莞市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跨区域执法工作机制》,成立安全生产执法机动工作组,构建全市执法“一盘棋”格局,严惩重大违法行为。同时,由执法业务能力强的分局通过跨区交叉执法的方式,帮助后进查处典型违法行为,破除执法“惯性思维”,破解基层执法“人少质弱”问题。严肃查办上报典型案例。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和重大事故隐患,积极通过“两法衔接”“一案双罚”等方式,着力查办有社会影响力的典型执法案件,积极争取典型执法案例评定,实现全市报送率、合格率达到“双100%”的目标。目前,东莞市已连续三年率先实现典型案例报送率与合格率双“100%”的目标。

兼任执法服务“志愿者”

  科学制订执法检查计划。明确市、镇两级执法权限(下级应急管理部门原则上不对上级部门负责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执法活动),制定全市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名单,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分类分级组织实施重点执法检查,防止多头重复执法,避免“车轮式”过度检查。

  加强行政指导服务。积极运用专职安全员队伍开展巡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由专职安全员提出巡查整改建议,督促企业落实隐患整改,将大多数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前端治理,减少一般事故隐患的行政处罚。对事故隐患不落实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再报请执法人员实施精准执法。

  强化执法指导帮扶。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人才的力量,聘请专家成立事故防范专业技术指导工作组,深入企业免费“把脉问诊”,提供解决方案,并由执法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帮助企业消除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编发执法业务“教科书”

  规范执法程序。编印《东莞市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执法手册(试行)》,并派发给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每一名执法人员,为执法人员提供清晰、直观的执法指引。按照东莞市规范执法的“十项要求”,进一步明确执法流程和办理时限要求,同时辅以流程图、主要案件类型和标准等内容,形成直观的全局视野,帮助执法人员将执法程序“入脑入心”。

  优化文书填写。形成整套执法文书的范例模板,直观展示执法检查、询问调查、现场措施处理、调查报告编写、处罚决定作出、结案归档等各类文书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执法文书合法合规、格式统一、内容完整、表述清楚。

  提供案件范例。借鉴近年来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金属冶炼和危险化学品等典型执法案例的办案经验,全流程展示现场检查记录的制作、违法事实的调查取证、事故隐患的规范处理等从立案到处罚的整套案卷材料,提供一个程序合法、事实清晰、证据确凿、法律适用正确的“教科书”式的执法范例,有效帮助执法人员迅速提高办案水平。

当好规范执法“指导员”

  举办执法业务专题培训。邀请优秀的教授、专家、律师、执法骨干,对全市一线执法人员开展“面对面”的现场授课,以执法案件范例为切入点,“手把手”指导一线执法人员学习执法主体认定、执法程序落实、违法事实证据采集、执法文书制作、关键时间节点把握等办案技巧和注意事项,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开展执法指导示范。由执法业务骨干到基层开展执法指导帮扶和执法案卷质量评查,现场讲解各类文书的填写要求和调查取证的注意事项,实现对全市34个分局的全覆盖执法指导。2024年以来,共抽查执法卷宗213个、发现问题623个,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通过近两年的持续指导帮扶,各分局的执法案卷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发挥先进分局示范引领作用。定期收集分局办理的优秀案例和有指导借鉴意义的执法工作经验,印发书面通报进行全市推广。组织分局优秀执法骨干上台分享粉尘涉爆、“两法衔接”“一案多罚”等典型案件的办理经验,讲解办案注意事项,以案说教,发挥“身边榜样”激励效应,促进执法业务交流,助推执法质量提升。

  开展执法练兵比武活动。针对性增加多项重大事故隐患实施行政处罚的练兵比武环节,从执法着装、理论知识、文书制作、认定裁量、规范严谨、组织纪律等6个方面量化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指导分局执法人员精准识别重大事故隐患,正确采取现场处理措施,规范制作执法文书,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切实提升全市典型案例的办理数量和质量。

勇做智能执法“先行者”

  搭建“莞·系列”平台。采集纳管企业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金属冶炼、危险化学品、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等关键信息,搭建基础数据平台,建立一套安全生产版的“二标四实”基础数据台账,为精准执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执法行为全程上线入网。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全过程通过省执法系统组织实施,严禁线下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定期通过省执法系统统计各分局的重点企业执法数据,在减少分局执法数据报送压力的同时,督促指导分局将有限的执法力量用于检查重点行业企业和查处重大事故隐患等“关键环节”上,提升重点企业的执法检查占比,提高执法效能。

  持续推动“五级三方”工作机制。聚焦典型违法行为,精选违法情节重、处罚力度大、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具有深刻警示意义的典型案例,整理形成执法警示材料,附上隐患图片和处理结果,通过“五级三方”工作机制推送至分局和企业,督促分局监管执法人员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确保生产安全。

  强化执法科技赋能。利用信息化、智能化优势,探索创新执法手段,将无人机辅助巡查与地面检查相结合,有效对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来源:《广东应急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东莞市应急管理局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东莞市应急管理局 地址:东莞市东城八一路1号机关二号大院  联系电话:0769-22229800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3941   网站标识码:4419000020  ICP证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